上海科湃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电话:021-66301586
传真:021-66301586
邮编:200436
网址:www.dairyinfo.com.cn
地址:上海市江场西路180号7幢8A10室
目前,中国国内奶牛场的盈利能力正受到牛奶价格走弱和饲料成本上涨的挤压,乳制品消费需求疲软,奶业形势愈发严峻。如何应对当前经济环境下的奶业形势、如何精准增效、如何提高单产、如何实现奶业的可持续发展?
3月17-18日,“交流汇聚智慧、同策奶业发展”由北京京瓦农业科技创新中心(简称:京瓦中心)、国家奶牛产业体系、金钥匙、嘉吉和金娜尔举办的首届中国奶业前沿科技交流暨高质量发展高峰论坛成功举办。此次高峰论坛邀请行业专家、企业家立足奶业前沿科技热点、紧扣产业可持续发展、结合国家相关政策、洞悉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共同推动中国奶业战胜眼前的困难、迈上新的台阶。
北京京瓦农业科技创新平台,为中国奶业的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奶业办公室处长卫琳表示,奶业是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广大奶业经营者奋发图强,产业发展不断的迈上新台阶。2022年我国牛奶产量达到3932万吨,加上其它奶类产量首次突破4000万吨,创了新高。我国乳制品抽检合格率多年保持在99%及以上,稳居食品行业前列。在北京市政府有关部门支持下,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找准地位、抓住机遇创建了北京京瓦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希望京瓦中心充分利用平台的优势,为科技进步技术转化贡献新的力量。
中国奶业协会副秘书长邵明君在致辞中提到,作为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战略基础,中国奶业一直倍受关注。2022年,奶业消费需求低迷,饲料价格攀升,中国奶业面临原料奶价格下降、生产成本升高的双重困难。但在疫情影响下,中国奶业是仍为数不多上行的行业之一,牛奶产量同比增长6.8%,奶类总销售量超过6066万吨,成绩是有目共睹,成果是显而易见的。随着城镇化、居民收入、健康意识、消费理念的提升,中国奶业将会迎来新的发展春天,长期向好发展趋势没有改变。另外,大食物观的提出为奶业加快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科技创新是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新技术、新产品推动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京瓦中心是创建政企研“金三角”创新模式的新典范,是科技汇聚的新高地。京瓦中心深度耕耘科技创新、技术培训,引入国际先进的理念,广泛开展科研合作和成功示范,为中国奶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科技支撑。
据北京京瓦农业科技创新中心主任李胜利介绍,京瓦中心是由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首农集团、新希望集团和京东共同发起的民办非企业组织,中心将集结来自中国与荷兰农业领域的顶尖研究团队,成为立足平谷,覆盖京津冀,建设全国性的农业科学领域科创新成果和新技术输出中心,为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科技支撑。京瓦中心将基于“政府+科研机构+企业”的“金三角”模式,把国际奶业先进的理念引入进来,但京瓦所关注的领域不仅限于奶业,还有温室园艺和果业,这些都是北京市重点支持的农业发展方向。
另外,李胜利还从提高青贮品质、国产苜蓿干草和青贮评价、饮水管理评估和改进、奶牛趟卧管理、夏季热应激控制、个别牛场净污道交叉问题等方面对金钥匙服务技术典型案例进行了分享。
阶段性过剩,未来5-10年牛奶温和增长趋势未变
受疫情、经济增速和收入下降、学生奶生产下滑(40%-50%)等综合因素的影响,疫情初期牛奶8.5%的高消费增速戛然而止,2022年总供给增速仅为1.4%,需求量大幅降低。2022年以来,奶价下跌、饲料成本维持高位挤压行业利润,随着奶价的进一步下滑和2023年上半年阶段性生鲜乳过剩加剧,养殖行业阶段性亏损面将达到60%以上。
但是,国内乳制品结构正在发生改变,在大健康产业快速发展背景下,高品质、优质蛋白食品消费需求旺盛,伴随着“吃奶”教育引导不断深入,推动奶酪市场高速增长。2020 年中国奶酪产量15.28 万吨,进口为 12.9 万吨,2021 年产量增至37.3 万吨,进口达到 17.62 万吨。2022年我国牛奶消费总计约5700万吨液态奶当量,人均占有量40.7kg,未来消费需求温和增长趋势不变。
应对目前奶业困境,李胜利提出建议:
一是稳收奶、稳奶价:指导主产省龙头企业主动化解市场风险,购销合同到期及时续签,稳定生鲜乳购销秩序;鼓励各省继续实行生鲜乳收购指导价;鼓励养殖企业主动淘汰低产奶牛;适当延长哺乳期,使用部分库存奶粉代替部分进口代乳粉饲喂犊牛。
二是加大产业扶持:首先协调金融机构为奶牛场提供中长期低息或贴息贷款,其次,出台稳定收奶专项补贴,研究出台奶价保险、奶粉收储等政策。
三是拓渠道:加快推进奶农办加工试点。
四是加大公益宣传力度:推动乳制品消费。
五是加强技术指导与服务:依托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与奶业大省的奶牛创新体系,发挥国家和省级体系的技术优势,推广节本增效实用技术,解决奶牛养殖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
奶价低迷,牧场如何控制成本?
牧场降低成本,牛群品种改良至关重要。澳亚牧场牛群育种方向为更高产量、乳成分稳定、更多怀孕、更多胎次、健康乳房和肢蹄、更少代谢疾病、更高饲料效率群体。澳亚集团技术总监梅承介绍,澳亚集团要继续提高供体母牛的选择强度,2023年将达到1.5万头。
降成本最有价值的方式是提效率,首农邢台分公司总经理/场长王富伟提到,实现牧场单产越来越高,短期来看营养和管理起到好的效果,长期来看需要做好后备牛的提升、疾病净化和群体育种工作,坚持优化牛群等至关重要。牧场管理方面,要培养团队向心力、强化排期流程、形成可复制管理框架,建立一个充满活力又勤思好学的管理团队。未来,牧场还应该关注智能化、软硬件一体化方面的投入和建设。
新技术,助牧场节成本
嘉吉动物营养反刍技术应用总监郭望山从淀粉的利用形式、后备牛配方优化、新原料的选择与评估、瘤胃缓冲剂的替换等方面介绍了嘉吉的营养体系,并提出了嘉吉的目标是为牧场每日节省4块钱。他从实际应用出发,用数据说明,利用细粉玉米(网筛1.0 mm)替换蒸汽压片玉米,每日可节省1元/头;结合后备牛配方优化,在24个月的培育周期内,可以节省2588元,每日可节省3.50元/头。他提出,选择低质便宜的原料是在增加日粮成本,因为它们占据了有限的配方空间,找出限制配方成本的营养元素,利用新原料每天可节省成本1元/头。
另外,他还作了小苏打和瘤胃缓冲剂的比较试验,结果显示,小苏打在与TMR日粮混合的过程中,就已经发生了反应,导致进入瘤胃前小苏打缓冲能力已经损耗。体外滴定试验数据表明,嘉吉缓冲剂的缓冲能力是小苏打的2.5倍,日粮中嘉吉缓冲剂的添加量为小苏打添加量的一半。
北京金娜尔技术总监浦茂海介绍了新科技前沿产品巴尔吡尔在强抗应激、抗病毒、提高消化吸收利用率、调节肝肾功能等方面的效果。并用实验结果说明,在热应激期间的60-90天,奶牛使用巴尔吡尔能有效提高中高产奶牛的产奶量和泌乳持续力;巴尔吡尔显著地提高了产后奶牛的采食量,降低了奶牛能量负平衡,提高奶牛产奶量,另外,巴尔吡尔还可以改善产后奶牛的肾功能,提高产后奶牛的免疫力。
育种决定未来让中国奶业更上一层楼,CRV新兴市场负责人Bart表示,饲料效率转化率高的奶牛会给牧场带来更高的利润,以1200头更高饲料效率的奶牛试验农场数据显示,饲料转化效率越高,每年可获得额外的牛奶收入越高。另外,调研显示,奶牛在第4胎时会给牧场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奶牛5-7胎的盈利比第2胎高,奶牛越长寿给牧场带来的经济效益越高。更高饲料转化率和更长寿的奶牛都可以通过育种选育来完成,应该从今天开始作未来的规划,从育种着手,牧场将面向一个更好的未来。
长春博瑞集团技术总监甄玉国表示,目前,奶业行情不容乐观,很多企业出现了现金流紧张的现象,从牧场经营角度来讲要关注奶牛的自然增长率、健康管理、提升产品品质。奶业的高质量发展要从品种管理、牛群结构、健康管理、奶厅管理以及精准饲养等方面入手。
科湃腾总经理朱红宾分享了“数智赋能 高质发展 智慧未来”,他表示,数字化以及智能化在当下的牧场已无处不在,随着各种新的智能设备的广泛应用,牧场可以进一步节省人力,提高人员工作效率以及综合运营管理水平。并从精准饲喂的细节优化、牛只行为的精准分析、智能喷淋系统、牧场设备数据的采集和精准分析等方面分享了科湃腾的数智实践。
实施“双碳”战略,将引发广泛而深刻的系统变革
碳排放演变规律的深层原因在于能源消费量、能源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变迁,实施“双碳”战略,将引发广泛而深刻的系统变革,在最大化发展和最小化排放两个临界点之间实现各要素全方位平衡和协调,最终实现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包容性和韧性。据预测,到2030年,畜牧业全球GHG排放量占基准非二氧化碳排放量的21%,畜牧业在技术上可行的减排潜力为2.67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占基准排放量的10%。我国奶业养殖以大型规模化牧场为主,根据对核算牧场碳排放占比数据的整体对比可以发现,奶牛肠道发酵产生的GHG占各牧场总排放量比仍然是最高的,这说明肠内发酵产生的甲烷排放仍然是牧场最需要重视的环节。根据7个牧场碳排放总量数据的整体对比发现,牧场牛群规模越大,其产生的GHG排放总量则越高,但不同区域、不同饲养方式并不与公斤奶排放显著相关。
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王蔚表示,实现奶业碳减排需要在全产业链上进行生产效率的提升,其措施应该覆盖遗传育种、瘤胃调控、动物健康和寿命、饲料和营养、粪便管理和牧场管理等全环节,其中减排潜力最大的包括:调整牛群比例、提高单产、提高饲料效率(减少损耗,少量多次)、利用本土化资源、购买低碳饲料、改善动物健康,给奶牛更好的福利,减少化肥(氮肥使用)。
金钥匙奶业技术服务联盟秘书长杨敦启(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刘长全(右)主持会议
出席本次论坛的嘉宾
平谷区政府副区长赵文侃
中国平谷农业中关村管委会副主任朱亚静
荷兰瓦赫宁根大学驻华代表丁生林
奶业前辈肖定汉
现代牧业集团公司总裁孙玉刚
蒙牛集团奶源事业部总经理程晓飞
优然牧业技术总监王典
北京首农畜牧发展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裁乔绿
光明牧业集团总经理袁耀明
君乐宝乳业集团奶源事业部总经理王彦生
河北乐源牧业总经理侯新峰
越秀辉山乳业集团总经理韩春辉
中国圣牧运营副总裁刘高飞
宁夏贺兰山乳业集团董事长段鑫磊
宁夏上陵乳业集团董事长史俭
澳亚中国总经理张海成
原生态牧业总经理,飞鹤集团副总裁付文国
南京卫岗乳业执行总裁蒋临正
天津嘉立荷牧业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宝梁
河南花花牛乳业集团党委书记唐文辉
天润乳业牧业技术总监魏勇
新疆呼图壁种牛场副总经理葛建军
内蒙古星连星牧业总经理李运动
北京中博农董事长张定宏
烟台格润福德总经理孙志刚
宁夏富农牧业总经理马晶
宁夏金宇浩兴副总经理马斌
山西牧同乳业总经理段志伟
云南牛牛乳业总经理孙志海
燕塘乳业财务总监邵侠
山东华澳大地副总经理王成武
山东得益乳业总裁助理李凯
西部牧业董事长兼党委书记李昌胜
内蒙古雪原乳业董事长崔继平
甘肃前进牧业副总经理韩志强
认养一头牛公司副总经理苏炜
京瓦中心的理事
京瓦中心国际奶业发展中心的战略合作伙伴
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金钥匙联盟企业单位
特别鸣谢
平谷区委、区政府
北京平谷国家农业中关村管委会
北京京瓦农业科技创新中心
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
金钥匙奶业技术服务联盟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分会反刍动物营养专业委员会
嘉吉动物营养与健康公司
北京金娜尔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作者:肖鑫鑫
(来源:乳业资讯网)